近几年,社区一直在发生着变化,围绕着社区居民的需求,越来越多的新兴商业走进了社区,挖掘社区居民的消费潜力。如今,社区里看不到占用街道的小菜店,各种新型社区生鲜店争相为社区增添色彩,就算是扎根社区多年的农贸市场也有些黯然失色。一个是顺势的新业态,一个是传统的老市场,它们分别是怎样的状态,消费者更认可谁?
各类社区店争芳斗艳
老家在河北的孙阿姨近日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照看外孙,平时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,她还要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,买菜做饭成为她每天的日常生活。孙阿姨过来后很快就熟悉了周围的生活环境,她最留意的就是菜店或菜市场。这里没有孙阿姨熟悉的小菜店,有的是可以办会员的社区生鲜店。孙阿姨所住小区门口就有三家社区店紧密相邻,分别是超市发社区超市、壹公里社区生鲜店、万家客生鲜店。这三家店都是社区店,并且都卖生鲜,究竟该去哪一家呢?
位于北京市门头沟滨河居住区的壹公里社区店
顾客在壹公里生鲜店内挑选商品。
超市发是综合社区超市,除了卖果蔬生鲜外,还有很多包装食品及米面粮油等;壹公里以生鲜果蔬为主,也有肉类、水产柜台,还卖一些酸奶、牛奶产品;万家客与壹公里差不多,也是以生鲜食品为主。孙阿姨介绍,她最初想通过价格和客流量的方式选择去哪家买菜,可是后来她发现每家的价格都差不多,比如超市发的胡萝卜卖0.99元/斤,壹公里也是这个价格。而在客流方面,三家店都有一定的客流量,相差不多。
壹公里旁边就是一家与其定位相同的万家客社区店。
不过渐渐地,孙阿姨发现这三家店还是存在差异的。虽然三家社区店的生鲜产品种类大致相同,但个别产品也略有差别,比如只有超市发有蜜薯,壹公里也有些独特的产品。另外,每家店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,比如说超市发有个主食厨房,现做的馒头、烧饼、鲜面条很受欢迎;而壹公里是会员制,会员不是单纯的积分,而是可以享受会员价,壹公里还有一个精品果蔬柜台,售卖一些包装好的精品或者有机食品;万家客有个对外的主食厨房,以卖早餐为主。
孙阿姨对中国商报记者说,现在自己根据需求去选择光顾哪家店,如果主要买菜就会去壹公里;如果需要买牛奶,就去超市发,顺便也可以买菜;如果要买早餐,就去万家客。
老牌农贸市场突围
这三家社区店还不是孙阿姨所有的选择。除了这些社区店,孙阿姨所住小区一公里外还有一个农贸市场——北京双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(以下简称双峪市场)。尽管这个市场挂着批发市场的名号,但它位于门头沟区的中心地段,周围又都是居民区,因此双峪市场很早就以零售为主,定位也是在服务周围居民上。只不过它的辐射范围要远远大于社区店。
北京双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的水果、蔬菜功能区
双峪市场的大门不是很显眼,但是往里走就是另一番天地。这里按照产品种类进行了销售区域划分,有水果大厅、蔬菜大厅、肉类大厅、服装大厅,周围一些小门店都是日用百货店,分为杂货区、调料区、主食区,还有服装加工、配钥匙等便民服务。蔬菜大厅最为热闹,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人们拉着各种小推车在菜摊前挑选商品,时不时地还能碰到街坊邻居打个招呼。这里的烟火气最为浓烈。
居民在市场内的调料摊位前选购商品。
身为传统农贸市场,双峪市场也经历着阵痛,它顺应着社会发展进行了转型升级。门头沟本地人刘阿姨告诉记者,之前的双峪市场人气旺,但是市场管理有些混乱,摊位摆放自由,有时商贩直接把商品摆在过道中间。现在双峪市场进行了统一规划,整齐干净多了。记者注意到,现在各类大厅内的摊位都摆放得很整齐,周围门店挂的招牌也都是统一的风格——红底白字。数不清的招牌上有的写着店名,有的写着商户具体的经营范围。
社区店与农贸市场谁胜谁负
一个是新型社区生鲜店,一个是传统的农贸市场,如今,这两种业态究竟谁更有优势,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呢?记者从这两种业态的产品种类、价格、客流量等方面做了对比。
首先来看价格,大家或许会觉得身为批发市场的双峪市场更有价格优势,其实不然。记者观察发现,双峪市场产品的价格与社区店相差不多,部分产品还不如社区店便宜。比如:西红柿在双峪市场卖每斤3元左右,而壹公里的西红柿会员价是2.99元/斤;双峪市场的黄瓜是2元/斤,而壹公里会员价是1.48元/斤;土豆、胡萝卜在双峪市场是每斤2元左右,而壹公里都是每斤1元左右;双峪市场的鲜鸡蛋卖4.5元/斤,而壹公里会员限价3.89元/斤;水果也是如此,比如巨峰葡萄双峪市场是5元/斤,而壹公里是10元3斤。
壹公里店铺内的黄瓜、西红柿摊位
壹公里是一家连锁社区生鲜店,供应链比较成熟,部分产品还是产地直采,这样一家规模企业与双峪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,价格上或许会有一些优势。但在产品品类上,社区店就比不过双峪市场了。不过,双峪市场的蔬菜种类更丰富,售卖方式也更灵活。记者看到,一个商贩摊位前摆放着小油菜、油麦菜、生菜、韭黄、豇豆、蒜苔等多种新鲜蔬菜,10元任选三把。双峪市场卖主食的门店多得数不清,馒头、花卷、大饼、烧饼样样齐全。双峪市场还有一个服装大厅,卖各类服饰、鞋子。市场内卖锅碗瓢盆的杂货店也随处可见。另外,市场还有开锁配钥匙、修鞋、服装加工等各种便民服务。
双峪市场内的商贩在招揽顾客。
尽管双峪市场目前在价格上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,但是因为品种丰富,这里的客流量依然很大。此外,与大家想象不同的是,来批发市场的并不全是中老年人,这里也有很多年轻人的身影。有些人还带着孩子,一家三代一起逛菜市场。尽管现在依旧有较大的客流量,但是与以前相比,却相差很多。“原来周围几公里外的居民都会到这个市场来买菜,但是现在来这里的大部分是附近居民了。人少多了,稍微远一点的居民就不会天天来,一周来一次就不错了。”刘阿姨介绍。与双峪市场不同的是,社区生鲜店里的顾客很多都是拿着购物袋的附近居民,一次购买的东西不会很多,顾客的年龄层跨度也比较大,并且大多是中老年人。社区生鲜店每到下午五六点就开始打折处理一些蔬果,这也是顾客最多的时候。
各自有各自的优势,也都有着各自的客群,看似大家各自经营、相安无事,但其实竞争不可避免。新旧两种业态,究竟谁的机会更大,两者能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?一切有待市场的验证。